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加强遗产保护,传承梯田文化

    信息发布者:李优龙
    2019-04-18 20:27:32   转载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人口增长以及生存压力,客家人极其重视梯田开发和经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梯田农耕文化。其中,崇义(上堡)客家梯田便是客家农耕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一、崇义及客家梯田概况

      崇义地处江西西南角,与湖南、广东交界。国土面积2206.2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21万;建县于1517年,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以“崇尚礼义”取其名。崇义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南酸枣之乡,被评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受游客喜爱的地方等。

      崇义(上堡)客家梯田位于崇义县上堡乡境内,坐落在海拔2061.3米的赣南第一高峰齐云山山脉范围内。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3万亩,垂直落差近千米。与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并列为中国三大梯田,是“中国三大梯田奇观之‘秀丽天梯’”。201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为“最大的客家梯田”;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中国美丽田园”;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长期耕作过程中,客家人逐渐摸索出不同其他农耕区的文化习俗,成为客家农耕文明的一道奇观。其中“舞春牛”先后被列入赣州市、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央视《客家足迹行》播出了以梯田文化为主题的《白云深处好耕田》栏目,2014年梯田及美食(九层皮)亮相央视《亮相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更多的梯田元素集中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耕模式日渐衰落,客家梯田面临被破坏、被抛弃的境地。近年来,崇义县加大客家梯田的保护力度,让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持续绽放光芒。

      二、保护利用梯田的主要做法

      (一)前瞻性摸底,让梯田遗产“立”起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领域广阔,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类型和范围做出基本判断。因此,我们保护客家梯田首先从基础调查着手。普查重点包括客家文化习俗,农作物品种,农家肥、化肥使用量及比例,农田生态环境,资源消耗等。尤其对客家文化习俗建立了较完整的资料库,其中“舞春牛”是县、乡、村乃至市一级每逢重大节庆时都会表演的节目,“九层皮”、“黄年米果”和“艾米果”则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二)多渠道投入,让梯田基础“实”起来。通过县级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定点扶贫资金、向上争资争项、招商引资等渠道,加大客家梯田的基础设施投入,有效解决了梯田保护的财源瓶颈。县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客家梯田的保护开发,目前已完成梯田范围内水泥硬化20多公里,自来水、电、通信网络、电视网络等进村入户,客家居民生产生活的硬件水平明显提高。积极衔接省林业厅挂点扶贫梯田核心区水南村的契机,共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完善了梯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扶贫先进事迹也被中国绿色时报、江西电视台等媒体报道。通过招商引资增加梯田投入,引进开发万长山5000亩观光茶园项目,同步新建度假中心和相关基础设施。

      (三)科学性开发,让梯田产业“活”起来。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既保护客家梯田遗产又是提升当代客家人生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崇义把客家梯田纳入全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予以重点保护开发利用。目前,新建了阿波观景台、山沟子观景台、丰坪观景台等观景台,修建了青石板游步道及仿木质生态护栏,种植了300亩梯田景观油菜花,并将投资1000万元新建梯田景区环形公路12公里,届时可打造集乡村旅游观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美好家园于一体的客家梯田农业综合旅游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梯田旅游经济已成为当地客家人的第一富民产业。据统计,2013年接待客游5万余人次,预计今年游客总数可达8万人次,同比增长50%左右。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富硒、富锌、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金字招牌,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目前发展高山富硒有机大米示范基地500亩、联动基地5000亩,注册了“高山梯田”牌商标,生产了“高山梯田牌野香粘”有机大米和“高山梯田牌野香粘”有机粥米,并于2011年12月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转换认证。赤水仙高山富硒有机茶基地达2000多亩,不仅通过了国家有机茶(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认证,还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中茶杯”评比一等奖等殊荣。

      (四)立体式宣传,让梯田美誉“响”起来。县级层面创办了全市第一份县级旅游报纸—《崇义旅游报》,开办了崇义旅游电视台,创建了崇义旅游网站,为客家梯田构建了“两报、两台、一网”的立体宣传平台。与新华社江西分社签订了旅游宣传推广合作框架协议,邀请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和港澳台媒体记者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宣传推介客家梯田。主动衔接中央电视台到梯田拍摄专题片,2013年央视《客家足迹行》播出了以梯田文化为主题的《白云深处好耕田》栏目,将崇义客家梯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客家民俗等元素一一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2014年梯田及美食九层皮亮相央视《亮相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更多的梯田元素集中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五)实践性传承,让梯田文化“颂”起来。梯田文化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生命力。长久以来,客家人的农耕技术、宗教习俗、乡规民约、民居建筑、节日庆典、服饰歌舞,无不以梯田为核心,处处渗透出梯田文化的精神。在长期的梯田耕作中,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如“春牛文化”、“猎酒文化”、“ 茶文化”、“农耕文化”等,一代一代得以传承下来。

      三、开发、保护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机遇1: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带来的机遇。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业遗产进入全球视角。在农业遗产保护呼声日渐强烈的推动下,2012年3月农业部正式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保护项目的逐步启动,为崇义客家梯田模式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机遇2: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明确提出要将“以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国家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将迎来更大的政策支持空间。

      机遇3: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带来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念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崇义客家梯田的传统农耕方式符合生态文明和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可以成为崇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切入点。同时,崇义县提出在确保客家梯田不受任何破坏的前提下,实现从“农业产地”向“绿色农业产地+农业观光地”的巨大转变,决心将崇义客家梯田打造成为中国梯田稻作农业系统的重要窗口。

      机遇4:周边客源地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生态旅游及乡村休闲游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舒缓身心的最佳选择。崇义客家梯田位于珠三角经济和海西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内。梯田的悠久历史、自然景观和无公害绿色食品,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旅游资源。

      (二)主要挑战

      挑战1:传统农耕技术传承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地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少有留下来务农的意愿,并且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也掌握甚少,以梯田核心区水南村为例,该村共1589多人,2013年外出打工人数达800多人。传统农耕方式面临后继无人的境遇,这给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严峻的考验。

      挑战2: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传统种植模式生产集约度不高,缺乏市场化、组织化的运行,影响范围与力度有限,不具备规模优势,很难与现代化农业展开竞争。传统的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方式也使得种植者难以获得广泛准确的市场信息,难以形成产业合力。这些将导致当地农民改变作物种植品种,由种植传统农作物变为种植经济作物。

      挑战3:短期利益带来的挑战。有的观点认为,农业遗产就是农业观光,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如果仅仅将客家梯田视为重要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那么将很容易对梯田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将严重威胁整个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一)建立健全现代稻作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客家梯田很少施用化肥农药的传统生产工艺优势,进一步发展现代有机农业,进一步打造“富硒、富锌、绿色、有机”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施资金奖励、农资补助等措施,鼓励农户对荒田进行复垦,在确保现有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梯田耕种面积。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院校的沟通联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一批影响梯田农业产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优质超级稻等新品种推广。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

      (三)大力发展客家梯田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定位,高标准做好客家梯田景区旅游整体规划和客家梯田景区旅游控制性详规等编制工作。在充分保护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发展梯田生态旅游产业,有效整合上堡温泉、上堡整训旧址、冰川遗迹、万丈山观光茶园、华仙峰原始森林、赤水仙生态茶园等周边旅游资源,打造以梯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集聚区。

      (四)完善保护开发的相关政策规章。进一步完善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明确规定在所有开发项目运作前,均须进行包括生态评估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申请许可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规模经营。对梯田核心景区的梯田种植农户实行财政增加补助。加大土地摞荒执法力度,按照《土地管理法》,对梯田摞荒的农户按标准收取闲置费,并对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终止其承包权,收回发包的耕地。

      (五)积极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功能区。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合理划分功能区,把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当地发展等关系,致力于保护区和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

    未标题-2.jp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